您好,欢迎访问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官网!

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

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

多年匠心制造珍品民族乐器

全国服务热线:

400-6291-821

13319184879

15891773437

宁波开业锣鼓队表演结婚迎亲女子锣鼓表演团队醒狮锣鼓表演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2019/12/28 关注次数: 二维码分享

铿锵的锣鼓声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出,钹及锁呐附和着喧闹,潺潺的丝竹声随之回荡在耳畔,听众恍若凭海临风,看到海浪中渔船上的渔民时而站

立船头撒网、起网;时而在风浪中摇橹前进;时而众船高歌丰收回港……这就是锣鼓的魅力,它总能让人感受到淳朴浓厚的海洋味道,深入心田、难以忘怀。

日前,笔者来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锣鼓的发源地———白泉镇,找到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高如丰,听他讲述锣鼓的来龙去脉。

明清时期,岛民两次向宁波、绍兴、台州等地往返大迁徙,带回了浙东一带的民间艺术,其中包括了鼓乐曲。后来,这些曲目通过民间艺人不断地

改进和创新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锣鼓吹打乐,开始在民间的红白喜事、庙会庆典、渔民出海和谢洋等活动中表演。

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,由高如丰父亲高生祥带领的“高家小唱班”在演奏中融汇了渔村出海祭神、开船招客等活动所采用的锣鼓点子和一人

演奏多面锣的特点,同时创造出一人敲打多只鼓的技艺,形成了一套吹、拉、弹、打乐器行当齐全的独特演奏曲目,闻名全市。“当时的‘高家小

唱班’方圆百里无人不晓,每逢演奏,围观的人群总能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。”高如丰从小跟着父亲四处讨生活,对于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。

1959年,一首全新编排的吹打乐曲《锣鼓》被前线歌舞团带到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7届世界青年联欢节,并获得世界民间音乐比赛金质奖。自此,锣鼓一鸣惊人,闻名国内外。

1980年,锣鼓奠基人高生祥病逝后,长子高如兴继承父业,继续带领“高家小唱班”活跃于城乡舞台,带出了近200名徒弟,使锣鼓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,成为我国民族吹打乐中的骄子。

原生态的锣鼓表演全长8分钟,分为三个乐章。第一乐章是渔民出海,表现渔民出海的场景,祈求亲人平安;第二乐章是生产捕鱼,反映渔民劳动的欢乐场景;第三乐章是庆丰收,表现渔民满载归来的喜悦。整个演奏风格独特,音量对比鲜明,音响色彩丰富,具有浓郁的海洋民间文化特色。

“想要把锣鼓敲得精彩,首先要下苦功、经常练,练得多了,敲起来频率快且鼓声响亮有力。此外,除了手腕功夫要过关,脑子也要灵活,在敲打时还要带上激动、喜悦的表情。”高如丰回忆说,他的大哥高如兴每次练得手腕青肿,即使很痛,还是坚持不懈。有时候甚至到了痴迷的境地,在

深夜睡梦中大喊鼓点、手舞足蹈地打鼓。采访中,笔者在高如丰的指导验了如何敲打排鼓,只敲打5分钟左右,手腕便十分酸胀。其间,手速也跟不上脑速,往往心里想着敲这只鼓,却敲了另一只。可见,台上一曲8分钟的表演,倾注了表演者们背后多大的心血。

高如丰告诉笔者,如今,锣鼓已在原来的内容与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。目前,白泉镇成立有多支锣鼓队,其中,于2005年重整的原生态锣鼓队现有固定队员16名,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如丰任队长,每隔一段时间组织训练,并组织参与大型比赛,获得了不少奖项。

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主动走近非遗,接过了传承的锣鼓棒。白泉中心小学、海山小学、城西小学作为锣鼓的传承教学基地,通过开设兴趣班、暑期班等方式邀请我区的锣鼓老师开展“名师带徒”活动,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锣鼓手。

已到耄耋之年的高如丰,对锣鼓的传承和发展有着自己的打算,“我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多带一些学生,多招几个徒弟,让锣鼓这一海岛民间艺术代代传承下去。有传承人在,锣鼓就生根了,不至于失传。”

成功案例

CASE SHOW

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

咨询热线

400-6291-821400-6291-821

邮箱:2360783906@qq.com

QQ:2360783906

在线客服
二维码 扫一扫更精彩
咨询热线:

400-6291-821